為什麼孩子要上學,大江健三郎曾兩度思考過這個問題,第一次是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,對於自己為什麼要接受有缺陷的學校教育,提出強烈的質疑。第二次是他為人父的時候,看著自己有殘缺的孩子,他又再度拋出同樣的問題向自己提問。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一書開頭就以這樣的方式來破題了,然而我會閱讀該書也是被這樣書名所吸引住的。
我也曾經不斷的問自己,為什麼我要上學呢?什麼時候我開始這樣向自己發問,等我發現時,我已經是一名正值叛逆且頑固的國中生了。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出自學校老師的教學態度,以及整個教育的大環境,讓我提出這樣的懷疑。我國中時期的導師,要我對他進行介紹的話,我的答案還是一樣,我無話可說,或是說我根本不想提起那些往事。為什麼身為一名老師,連做人基本的道理及道德都沒有,為什麼成績不好的同學就不可以跟成績好的同學做朋友,為什麼成績不好的同學連講話的權力都沒有,為什麼要將成績不好的同學視為毒瘤視為瘟疫一般。的確國中三年你這樣的作風方式,或許造就了一個你自認良好的讀書風氣,但最後的結果有耀眼奪目嗎?班上依舊沒有一個第一志願。好像很無聊在比有沒有第一志願,但是你們老師就是常把這些東西掛在嘴上,表面不在意的說我們的成績也沒有影響老師們的薪水,但是你們還是喜歡將學生的成績來做比較,這真得讓我噁心。我有一度不想上學,不想再被你們這些早將教學初衷忘了的人,給污染跟玷汙。儘管我相信還是有著一群良師,在我所看不到的地方,在默默的教導著我們的孩子,做人處事以及做學問的方法,但這些人都不在我的身邊,我一路走來碰到的老師,都將教育當作工作…真的我很想知道孩子為什麼要上這樣的學校。
作者提到,他的小孩光,「對音樂喜愛雖然是萌發於家庭生活中,但是卻是在上學之後形成的。不管是國語也好,理科或算數、體操或是音樂也罷,這些語言都是為了充分了解自己,與其他人連繫。為了學習這些東西,我想不管在任何時代,這世界上的孩子們,都應該要去上學。」作者是這樣的認為,但我還是無法完全的認同,非要藉由同儕的力量才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嗎?不可否認的人類是群居的動物,無法一個人生存,但是要在一個會讓人價值觀扭曲的環境裡建立自我,是不是又有一些矛盾呢?還是台灣的教育病了,從上到下,不論是台上的老師還是台下的學生都病了。
在後面幾則散文中,也有幾篇讓我好好沉思了一番,「對謠言的抵抗力」裡面有講到自己的故事,也有舉一個猶太人的例子,讓我不禁感嘆,尤其是上了大學之後,謠言一直都是紛爭的來源,但偏偏又無法斬除這萬惡根源。嘴巴生在每個人的身上,要怎麼說全憑個人的意志,但明明沒有的事,硬是將它說成有的,這對當事人是何等難受的事情。有句古語是這樣說的:謠言止於智者。這讓我搖了搖頭,難道身旁的人都非智者嗎?這是否要我這樣的認為,謠言聽過就算了,並不需要再去傳遞給他人或是當事人知道啊!不要再透過你的嘴來講給其他人知道,那這樣謠言自然就會漸漸的凋零。其實並不難,但是真的做得到這樣的人又有幾個人呢?每個人都有好奇心,都會想知道這到底是不是真的,就四處找人討論與分享,無形之中你也成了謠言茁壯的肥料。我知道,聽到一則謠言會想得知真實性的感受,那樣的心癢難耐,我也經歷過。所以我深深得覺得,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簡單的幸福,非禮勿視非禮勿聽。
看完大江健三郎的《孩子為什麼要上學》,真的是見識到諾貝爾文學大師的功力,超強的記憶力,在十歲還是小孩的時候,就可以將所見所聞都記得這樣巨細靡遺,這還不打緊,大江健三郎的描寫功力更是一絕,讀他的書感覺不像是在讀書,像是在看一齣戲,畫面不斷的湧出,只因他描寫的那般栩栩如生,一個動作一張背景一種心境,都清楚且動感的描寫出來。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將我們帶入他的回憶之中,真是讓我好生佩服。《孩子為什麼要上學》是一本可以讓人讀上千百遍且不厭倦的好書,我想在十年後我在將此書品嘗一遍,想必又是一番全新的感受。
- Nov 21 Wed 2007 18:40
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─讀書心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